从开始制定,到表决通过,被称为“经济宪法”的《反垄断法》用了13年。颇为巧合的是,从施行到首次“大修”,《反垄断法》又用了13年。
2021年10月,该修正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,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是11月21日。而就在11月18日,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。
从商务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工商总局都有反垄断监管职责,到2018年统一归集到新成立的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,再到国家反垄断局亮相,反垄断监管力量逐渐加强,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。
无论法律修订,还是新机构成立,此时密集出现并非偶然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中央会议频频释放出反垄断的信号。比如今年3月和8月,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和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均部署了“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”的改革任务。
谈到如今的反垄断,就不得不说一说平台经济。近年来,由互联网平台协调组织资源配置的平台经济迅速扩张,网购、网约车等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然而,在推动生产生活便捷高效的同时,平台经济一系列沉疴新疾不断冒出来。比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搞“二选一”、烧钱抢占“社区团购”市场、实施“大数据杀熟”“掐尖并购”等垄断行为。
动真格后的变化:外卖佣金6%-8%
垄断、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,是市场经济的大敌。市场经济越发展,公平竞争就越重要。
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,保护中小微企业利益,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,我国不断加大平台反垄断监管执法力度,打出一系列“组合拳”。
比如在建章立制方面,2021年2月,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》,对平台经济垄断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规范。
在执法实践方面,相继查处阿里巴巴、美团“二选一”等重大典型垄断案件,对45起平台企业未依法申报案做出顶格处罚,依法禁止虎牙斗鱼并购案,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等,让网友大呼“干得漂亮”。
上述“出手”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以美团一案为例,市场监管总局在罚款的同时,向美团发出《行政指导书》,要求其围绕完善平台佣金收费机制等进行全面整改。
此后,美团大力推进“费率透明化改革”,将技术服务费(佣金)和履约服务费完全拆分。佣金主要包括商家信息展示服务、交易服务等的费用,按比例收取,一般在6%-8%之间。履约服务费包括支付骑手的工资等,只在商家选择美团配送时才会产生。
上述6%-8%个位数的佣金,相较于主播直播带货的佣金(一般为销售额20%)、网约车平台服务费(少则20%-25%,有的高达35%)、安卓市场游戏类应用抽成(一般50%左右)等,可谓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。